多彩非遗,美好生活:西藏物美价廉小吃的制作技
发布时间:2024-06-17 00:15:03 点击量:
图为日喀则街头卖“朋比”的摊位。摄影:扎顿
饮食文化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所代表的不仅仅是食物本身,还有一系列的生产技艺和社会活动,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对于吃货来说,提到一个地方,首先想到的就是当地的特色小吃,一听名字就能想到它的来源,比如陕西的肉夹馍、兰州的牛肉面、内蒙古的牛肉干、山东的杂粮煎饼……在西藏,有一种物美价廉的小吃制作技艺,2009年被西藏自治区列入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它就是日喀则的“朋比”。
在西藏,有些人为了将一门手艺传承下来,保持其原汁原味,不辞辛劳、增加成本,长途跋涉千里,寻找最传统的材料;有些人为了磨出最正宗的糌粑,每天24小时睡在铺满糌粑粉的磨坊里,直到坛子里没有青稞为止……尽管他们不一定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但他们深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
藏式小吃“朋必”,以前译作“朋必”,有点像内地的凉粉,吃过的人都说吃上瘾。现在有人从藏语音译过来,直译为“朋友来访必吃的一道菜”,让了解的人有些沮丧,但也足见其作为美食的诱惑力。
制作“朋必”的原料很简单,从做粉丝的汁液中提取豆汁。做粉丝时,先把豆子磨成沫,沉淀后,倒出最上层的汁液或喂牲畜。沉淀在最底层的淀粉就是做粉丝的淀粉,中间较厚的一层汁液就是制作“朋必”的原料。当地人充分利用这一层汁液,做成了日喀则独具特色的小吃。做法是把豆汁煮成糊状,冷却后即可成型。但由于加入的调料不同,做法也不同,有的加藏葱,有的加咖喱,有的加青油,最讲究的是加些肉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