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 年奥运会:许海峰夺金背后的弹弓传说与熊孩子学枪王
哦,确实,像奥运会这样的国际竞赛和表演场馆,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一直是爱国主义教育直播或重播的基地。
至于1984年中国重返奥运以来留给窦秀君的回忆,实在太多,来不及整理成一本书,我先说那些最难忘的:有遗漏的别忘,有错误也别抱怨,有雷同的,都可能是窦秀君以前在网上用过的笔名留下的痕迹……
请问:有关奥运会的笑话还能重复多少次?
弹弓传奇
顽皮的孩子学会了当“枪手”,惹上麻烦和其他问题
1984年奥运会射击比赛,许海峰奇迹般地为中国夺得了第一枚金牌,举国同庆,他成为“射击王”,成为全民偶像。
在报道许海峰的成长趣事时,八卦记者还夸张地加上了一段描述,说许海峰小时候用弹弓射小鸟很准,被教练注意到了,没想到这成了各地顽皮孩子争相模仿的行为。
这种模仿的结果,由于当时还没有网络和热爱传播社会动乱的都市报纸,窦修俊对其他地方的具体破坏情况不是很清楚,只知道他读书的那个小县城颁布了禁令:中小学严禁学生玩弹弓。
直接原因:奥运会后的夏天,当地很多道路上的路灯一天天坏掉,啤酒瓶完整回收量急剧下降,社区路边的玻璃窗也经常被砸碎……
警方调查后发现,上述破坏行为均为顽皮儿童玩弹弓所为。被举报或自首的顽皮儿童称,他们不能在城里打鸟,但每天都要练习,于是便选择路灯、空啤酒瓶、窗户等作为目标。如果练得好,长大后也许可以参加奥运会,为国争光。
金罐传奇
“爱财”毁掉市民与运动员三观
人们热爱奥运英雄、奥运冠军,也热爱当时还未回国的港澳富豪和健力宝老板等在中国率先富起来的老板。
他们的爱情在当时是让国人震惊的,是赤裸裸的“爱财”,悬赏几万、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甚至直接悬赏24K金罐子。
这种“爱财”不仅让多年来猖獗的“极左”体育精神宣传靠边站,也摧毁了民众和运动员对体育比赛的传统三观:“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说教,被“为国争光、为中华崛起而奋斗”的拼搏精神所取代。“只有努力,才能胜利”不仅在体育界,在职场上也成为最流行的口号,因为努力之后,不仅能赢得比赛,还能获得现金、房子、车子等丰厚的物质奖励。
20世纪80、90年代,奥运会运动员一旦获得奥运冠军,各级政府都会提供各种令人眼花缭乱的额外奖励:
那时,“万元户”还在报纸上引以为豪,住房还未商品化,私家车还很少见,我国对奥运冠军、奖牌获得者的累计奖励从几万元现金增至数百万元,住房奖励从两室一厅到海景房,汽车越来越高档……
据公开报道,根据2012年的统计,国内奥运冠军的平均奖励超过了500万,成为了最让人羡慕的人。
当时的人们虽然感受到了巨大的贫富差距,但是对于奥运冠军的感情依然是单纯的:有羡慕,有嫉妒,但绝不会仇恨,因为这些奖励是他们平日里汗水和辛勤付出的回报,否则谁会为他们而战?
奥运冠军们总会虚伪地向媒体抱怨:回国后开的奖励会太多,影响训练。但他们从不透露在包间里数钱的细节,数到手抽筋……
但近年来,有消息称富豪们送给奥运冠军的24K金罐并非纯金,而是金包银。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柔道冠军庄晓燕称,2011年11月,她发现19年前健力宝集团送给她的纯金罐疑似假货,并非纯金,经专业金店鉴定,仅值50元。
健力宝称,在赠送金罐时,双方并未就材质、价值等达成任何约定,健力宝也未以任何方式或声明承诺奥运金罐为纯金,因此不存在欺骗行为。原告对于“金罐”为纯金的理解仅为其个人单方面的理解。
很多人听到金罐的传说后都笑了:一直以为奥运冠军获奖的那个24K金罐是纯金的,价值不菲,但现在却被人知道了。
北京奥运会
奥运宝宝和他们的“奥运一代”
而2000年以后出生的宝宝中,能与2008年出生的“奥运宝宝”相抗衡的,只有2000年出生的“千禧宝宝”。
2008年北京奥运会,促使一批80后父母在2008年8月8日前后争相生下“奥运宝宝”。
今年“奥运年”的新郎新娘排起了长队,希望窦秀君能做他们的证婚人。不仅因为窦秀君是报社工会主席,还因为我会在证婚人席上随便给那些已有影子或没有影子的“奥运宝宝”起个名字,给婚礼增添些气氛。
奥运期间,该报体育部李记者结婚,据说曾发誓要生三胞胎,要给他们起三个跟奥运有关的名字。窦秀君在婚礼上迅速想出了三个名字:“李浩澳”、“李珍澳”、“李太澳”,赢得满堂喝彩!
因为“ao”和“ao”读音相同,所以在武汉方言中,说小孩“ao”就是表扬、鼓励的意思。
后来,李记者只生了一个男孩,并没有用这三个名字,因为孩子出生后,她发现窦秀君起的三个名字都很流行,在武汉户籍系统搜索,同名者竟有900多人,她只好用其中一个字“敖敖”作为昵称,以纪念他。
后来和朋友聚会,谈起孩子的名字,发现带“奥”的名字都和2008年北京奥运会有关。
他们说,孩子上幼儿园、小学时,遇到太多带有“澳”(Ao)字的名字,他们是真正的“澳一代”。
顺便说一下,窦秀君有几个朋友因为无法生育,所以只好给自己的宠物狗起与“奥”字有关的名字:奥利弗、奥特曼等等。
本文内容原创,图片来自网络。